子宮內膜癌的病因
子宮內膜癌是最常見的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之一。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,子宮內膜癌發病率有明顯上升趨勢。子宮內膜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,但臨床發現與流行病學研究結果與下列因素有關。
一、未孕、未產、不孕:受孕數低、未產婦比有5個孩子的婦女患子宮內膜癌的概率要高3倍。
二、肥胖:子宮內膜癌患者肥胖型居多,鈴木(1972)報道,子宮內膜癌患者超過標準體重10%者占19.6%。
三、內源性雌激素過剩:Luoas(1974)報道分泌雌激素的卵巢粒層-卵泡膜瘤患者中子宮內膜增生者高達35%,子宮內膜癌高達10%。多囊卵巢病變患者典型的表現為肥胖、不育、無排卵、血漿雄烯二酮值升高,其子宮內膜癌發病率較高,可占19%-25%。
四、外源性雌激素:大宗有代表的回顧性流行學研究顯示,在應用雌激素的婦女中子宮內膜癌發生的危險性增加4-14倍,且與雌激素應用時間的長短及劑量有關,只有在應用雌激素3-5年以后的發病率才增高,此期間以前的發病率與同年齡未應用者類似。
五、糖尿。号R床觀察發現子宮內膜癌患者常合并糖尿病,Elwood等報道,糖尿病婦女的子宮內膜癌發病率較無糖尿病者發病率高2-3倍。
六、高血壓:Elwood等報道,高血壓婦女的子宮內膜癌發病率較血壓正常者高1.7倍。
七、社會、經濟因素:與宮頸癌比較,子宮內膜癌更多發生于中、上等社會階層的婦女。
八、癌因素:有報道子宮內膜癌的重復癌發生率有增加趨勢,其重復部位在宮頸、卵巢、乳腺、胃、結腸、直腸等,以往施行過放療的婦女中,子宮內膜癌尤其是肉瘤發生率增加。子宮內膜癌患者本事有其易發癌的傾向及遺傳因素。
九、三苯氧胺的誘導作用:三苯氧胺作為一種合成抗雌激素藥物,廣泛用于乳腺癌等腫瘤輔助治療,但從1985年首次報道以來,已陸續有三苯氧胺誘發子宮內膜癌的報道。
總之,上述各種體質與內分泌方面的特征與子宮內膜癌有一定的關聯,但誘因并不等于原因,這些因素與子宮內膜癌發生間的確切關系尚在繼續探究中。
(放療一科 李美麗)